4月19日下午,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山东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。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。
生产总值19926.8亿元,同比增长5.2%,两个数字都彰显了山东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后劲,折射出山东经济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的奋进之姿。5.2%的增速好于全国4.8%的平均水平,对此山东省给出的自我评价是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好于预期”。
近2万亿的体量,超5%的增速,是山东经济“韧性强、潜力大、后劲足”的体现,同时也是山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下实现的增长,体现了山东全力科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。
亮眼“成绩单”的背后,主要得益于“五个有力支撑”。一是省委、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扎实高效,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稳定运行;二是山东产业基础完备,自我循环、自我保障、自我修复能力较强,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稳定运行;三是投资达到近7年来较高增速,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稳定运行;四是服务业恢复持续加快,有力支撑社会经济稳定运行;五是经济新动能快速增长,有力支撑社会经济运行。
突出深化改革攻坚
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愈发明显
从山东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了解到,山东深入实施“双全双百”工程,推出19个领域、166项利企便民改革举措,全面启动“无证明之省”建设,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超96%,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,营商环境和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。
同时,山东加强数字变革创新,加力突破“工业互联网”。为行业智能化改造提供经验,实现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管理创新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山东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重点,破除深层次制度束缚,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、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新发展格局下,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,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。山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,集中优势力量,加大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、广度,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愈发明显。
山东全力推动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
从一季度情况看,山东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正加速突破。在科技创新方面,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,新建3家省实验室,新获批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,总数达到193家、居全国首位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,对已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,转向大规模产业化的优质项目进行全要素赋能支持。
此外,山东省供需两端不断涌现出新亮点和新增长点,比如科技创新助推“卡脖子”技术相关领域迅速发展,工业机器人、高端机床制造、气压动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。从数据也可以看出,第一季度,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17.6%,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.8%。这两个超200%,既是山东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的必然果实,也展现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动力。
而新能源汽车只是山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山东完成了新能源产业、氢能、海上风电等规划,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,数量居全国首位;半岛南3号、4号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发电,实现在建海上风电“零突破”;海阳市更是在2021年实现了核能供暖,成为全国首个“零碳”供暖的城市。
除了新能源产业之外,高端装备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。一季度,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9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7%,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.8个百分点。其中,作为“高端装备制造的明珠”的工业机器人,从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到数控智能激光切割设备,从服务冬奥的防疫智能机器人到全自动化的大型装备无人生产车间……“山东智造”的大国重器正在不断刷屏。
“鲁”力前行一季度
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“五年取得突破”之年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破,全省有力推动各级各部门明确方向路径、措施方法,拓展动能转换空间,切实做好新旧动能转换“五年取得突破”各项工作。
新发展格局下,山东按下新旧动能转换的“快进键”,抓“扩量”、促“提质”,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向科技创新、数字赋能、绿色低碳要质效,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为山东经济运行提供强支撑和新亮点。
稳中求进 赋能金属加工产业升级
平稳开局后更需奋力前行,面向未来,仍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。实践告诉我们,当下坚决把疫情“防”住,正是为了经济更可持续的稳定。展望全年,山东各地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苦干实干,全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山东经济发展后劲可期。
青岛国际金属加工展深耕行业20年,聚焦产业升级需求,涵盖金属切削、金属成形、自动化、工业机器人、金属新材料、铝工业、铸造锻造等金属加工产业链,推动产业智造升级,为用户搭建了国际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的制造装备采购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