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在一场演讲中表示,欧盟二十多年来的繁荣,其实主要基于两点,一是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。二是中国的庞大市场以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。话说的有点糙,却也道出了实情。
不过伴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,欧洲失去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支撑,制造业正面临“空心化”的巨大危机。
美企借欧洲能源危机狂薅羊毛
今年2月俄乌爆发冲突,美国趁机怂恿其欧洲盟友制裁俄罗斯,鼓动欧盟禁止使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,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。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,欧盟在今年2月至10月提出的8轮对俄制裁中,都将俄罗斯油气出口当作重点打击目标。
欧洲天然气管网联盟数据显示,截至10月,俄对欧输气量同比降低了约82%。另据标普全球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俄对欧天然气出口量降低了49%。
受益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,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。美国能源大亨查里夫·苏基更是直白地表示:“随着欧洲面临许多“悲惨冬天”中的第一个,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”
埃克森美孚、雪佛龙等美国能源巨头,今年二季度从欧洲盟友手中收获空前利润。根据埃克森美孚7月29日公布的二季度财报,公司实现营收1156.8亿美元,同比增长71%;净利润178.5亿美元,同比增加281%,单季利润创埃克森美孚历史新高,接近去年全年230亿美元净利水平的八成。雪佛龙今年二季度净利117.15亿美元,也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279%。被网友戏称一船天然气美国“含泪赚1亿美元”。
有一些欧洲国家意识到美国专坑盟友,特别是在美国天然气漫天要价的情况下,一些欧洲国家忍无可忍,马克龙近期公开指责美国趁人之危。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称,由于被迫购买昂贵的能源,德国将在2022年因此造成6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,2023年的经济损失为1000亿欧元。为此,德国总理朔尔茨在10月11日的讲话中呼吁,所有的国际会议就“相互的责任”进行讨论,“我们需要一套经过协调的程序,让(能源)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”。
不仅如此,朔尔茨还罕见地批评了美国的气候保护计划,称该计划可能引起“一场巨大的关税战”。朔尔茨同时表示,德国与欧盟必须建立更广泛、更稳健的贸易关系,非但不能与个别国家脱钩,而且“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,与亚洲、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开展贸易”。
欧洲加速与中国的合作
面对美国的收割,欧洲制造业在被迫向美国转移的同时,众多跨国企业也正在加速扩大对中国的投资。
7月19日,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,在与湛江洽谈5年后,突然加速确定合作,明确到2030年,巴斯夫将投资高达100亿欧元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。
6月23日,德国宝马集团在沈阳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(里达工厂)正式开业。该项目斥资150亿元人民币,是迄今为止宝马公司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单笔投资。
德国默克集团,计划投资1.1亿美元,在未来6年扩建无锡的一次性技术产品生产设施,还计划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投资半导体基地。
除此之外,还有瑞士的英力士、法国的道尔达、西班牙的达诺巴德等等一批企业已经与国内多个城市达成合作。
担任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首席执行官多年的冯思翰在任期结束时得出了一个重要认识:经过几十年的追赶,中国汽车业已经可以与西方竞争。他在2021年底对《经济周刊》表示:“在电动汽车、自动驾驶和连通性方面,一些中国供应商现在至少不相上下。”
10月5日,据媒体披露,德国最大租车公司西克斯特(Sixt)计划在今后6年内采购10万辆中国厂商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。西克斯特与比亚迪近日宣布,首批订购的数千辆电动汽车将投入使用,德国、法国、荷兰、英国的客户届时就可以租赁到比亚迪的电动汽车。
报道称,中国厂商比亚迪正在国内外市场迅速扩张。今年6月,它取代美国车企特斯拉,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。该公司计划今年全球销量达到200万辆,远远超出2021年的近60万辆。欧洲市场是比亚迪的重点扩张目标。
可以说,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,欧洲越来越能感受到“中国智造”的冲击力。同样,随着欧洲头部企业的迁入,毫无疑问会为我国的制造业升级注入活力,带动汽车、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。
2023青岛机床展
潮涌青岛 智引未来
JM2023第26届青岛国际机床展览会将于2023年7月18-22日,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。
11大展馆、125000㎡展出面积、5500+个展位、1500+家参展商、150000+人次观众、20+场会议论坛,匠心打造机床工具行业盛宴。
“双碳”背景下,展会同期活动CJK第6届中日韩制造大会、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杰出CEO思享酒会,聚焦中日韩智能制造前沿,共同探索“企业数智化转型之路”,分享名企在推动数智化转型的实践,经验,体会与洞察。
展会重点邀约汽车、轨道交通、船舶海工、航空航天、军工、机械制造、仪器仪表、电子通讯等100+行业细分领域专业买家到场采购洽谈,用订单支持中国机床产业。